體驗式拓展培訓,又稱體驗式培訓、外展訓練(Outward bound),原意為一艘小船駛離平靜的港灣,義無反顧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戰。 這種訓練起源于二戰時期的英國。當時,許多英國軍艦在遭到德國潛艇襲擊后沉沒了,大批水兵因此喪生,但總有少數人能在災難中幸存下來。人們發現,這些幸存者并不是體能好的年輕人,而是求生意志強的中年人。當時大西洋商務船隊也屢遭德國人襲擊,許多缺乏經驗的年輕海員葬身海底。針對這種情況,漢思等人創辦了"阿伯德威海上學校",訓練年輕海員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觸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們的身體和意志都得到鍛煉。戰爭結束后,許多人認為這種訓練仍然可以保留。于是拓展訓練的創意和訓練方式逐漸被推廣開來,訓練對象也由一開始的海員擴大到軍人、學生、工商業人員等各類群體。訓練目標也由單純的體能、生存訓練擴展到心理訓練、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如今,拓展訓練主要是利用崇山峻嶺、瀚海大川等自然環境,通過各種精心設計的活動,在解決問題、接受挑戰的過程中,使學員達到"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的培訓目的,是一種現代人和現代組織全新的學習方法。拓展訓練并非體育加娛樂,也不是所謂的"魔鬼訓練",它回答的是這樣一個問題:在今天,知識和技能還只是有形的資本,而強烈的進取心、頑強的意志和良好的溝通與合作精神,才更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能使有限的知識和技能釋放出能量;如何開發出那些一直潛伏在每個人身上、而人們又未必真正了解的能力和情趣;怎樣才能實現與他人的良好溝通和弄清這種溝通能夠深入到什么程度;怎樣有效地破除個人自我中心概念,改變對于他人和社會的冷漠心態……這就是拓展訓練的真正意義所在。
一、體驗式拓展培訓目的:
1、 認識自我,了解內心需求,確定人生奮斗目標,不斷地突破提升自我;
2、提升個人能力與綜合素質;
3、 改善人際關系,增進人與人間的和睦相處;
4、 提升個人領導能力,從管理好自己到管理他人,充份表現領導魅力與感染力,成為團隊中受歡迎的領袖;
5、 提升情緒管理能力,放下生活、工作中的包袱,保持輕松、愉快的步伐向前邁進。
二、體驗式拓展培訓針對的問題:
1、將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缺乏熱情,影響工作效率;
2、缺乏平常心,計較個人得失,全局觀念淡??;
3、過于顧及眼前利益,沒有遠大目標,缺乏動力;
4、個人目標沒能與公司目標有效結合;
5、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差;
6、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缺乏相互合作意識;
7、服務意識薄弱,缺乏感恩的心態;
8、缺乏溝通意識和技能,不能對團隊進行有效的指導和輔導;
9、不能將公司使命,價值觀,企業文化,經營理念有效宣導,造成基層觀念和行為差異。
三、體驗式拓展培訓的特點:
1、綜合活動性:所有項目都以體能活動為引導,引發出認知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和交往活動,有明確的操作過程,要求學員全身心的投入。
2、挑戰極限性:體驗式拓展培訓的部分項目需要學員通過鼓勵向自己的極限挑戰,跨越"心理極限"。
3、集體中個性:培訓實行分組活動,強調集體合作。力圖使每一名學員竭盡全力為集體爭取榮譽同時從集體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體中顯示個性。
4、高峰體驗性:體驗式拓展培訓在克服困難,順利完成課程要求以后,學員能夠體會到發自內心的團隊感、勝利感和自豪感,獲得人生難得的高峰體驗。
5、自我教育性:培訓充分體現學員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讓學員自己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通過討論發現和解決自身的在工作中的某些弊端。
通過這種培訓,參訓者在如下方面有顯著的提高: A. 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 B. 克服心理惰性,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 C. 啟發想象力與創造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D. 認識群體的作用,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 E. 改善人際關系,學會關心,更為融洽地與群體合作;F. 學習欣賞他人、關注生活品質、提高人生價值。
四、體驗式拓展培訓的核心:
1、成功心理訓練:成功心理訓練是一項旨在協助企業提升員工核心價值的訓練工程,透過本野外訓練課程能夠有效地拓展企業人員的潛能,以及提升和強化個人心理素質,幫助企業人員建立高尚而尊嚴的人格,同時讓團隊成員能更深刻地體驗個人與企業之間,下級與上級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唇齒相依的關系,從而激發出團隊更高昂的工作熱誠和拼搏創新的動力,使團隊更富凝聚力,更富光榮感。
2、團隊合作拓展訓練:團隊協作拓展訓練是一套塑造團隊活力、推動組織成長的不斷增值的訓練。是專門配合現代企業進行團隊建設需要而設計的一套戶外體驗式模擬訓練,本訓練是當今歐美亞洲大型商業機構所采納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模式,訓練內容豐富生動,寓意深刻,以體驗啟發作為教育手段,讓學員的參與成為終身難忘的經歷,從而讓每一系列活動中所寓意的深刻的道理和觀念,能牢牢地扎根在團隊和每個成員的潛意識中,并且能在日后的工作合作中發揮應有的效用。
五、體驗式拓展培訓的方式:
游戲、討論、分享、總結、授課、目標作業。
六、體驗式拓展教練的引導方式:
主要著眼于激發學員的潛能,它是一種態度訓練(Attitude training),而不是知識訓練(Knowledge training)或技巧訓練(Skill training)。教練不是幫學員解決具體問題,而是利用教練技術反映學員的心態,提供一面鏡子,使學員洞悉自己,從而理清自己的狀態和情緒。教練會對學員表現的有效性給予直接的回應,使學員及時調整心態,認清目標,以優良狀態去創造成果。以談話溝通的形式促成學員主動改變心態,是教練技術的基本方式。體驗式拓展培訓的培訓師與普通教師有幾個方面的區別:
1、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培訓師不傳授具體的知識,不教授學員完成項目的具體辦法。培訓師需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保持冷靜的態度,高度的責任心,一、合理布置項目,監控項目的順利進行,糾正不安全行為,確保每個學員的人身安全;二、仔細觀察每個學員的表現,發現問題,隨時記錄。
2、在討論提升時,培訓師不是教師,不是批評家,而是一個引路人,主要的作用是引導學員進行反思,開拓學員的思路,打破慣性,讓學員們自己找出問題,發掘癥結,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3、一個好的培訓師,須"因材施教",根據學員的水平、素質,根據項目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采用不同的方法,直接或間接地去引導、提出問題,啟發學員思考。好的培訓師,須善于吸納新知識,具備開放的工作方式和良好的溝通能力,與學員充分互動。在卡耐基訓練課程中,有一句話令人印象很深,那就是對于培訓而言,"理論不值錢,具體的方法值錢;目的不值錢,具體的手段值錢;知識不值錢,具體的案例值錢――因為它才是可操作的"。
所以培訓師不是理論的談者,而是在培訓過程中能夠對具體實務提供操作性強的解決之道--包括對學員在現場提出的案例提供精辟的見解。也就是說,培訓師是可以把握并引導學員與自己處于同一個學習和理解頻道上的人!
七、體驗式拓展培訓的各個環節:
體驗式學習由既獨立又密切關聯的五個環節組成: 體驗--分享--交流--整合--應用(循環往復)
1、體驗:參加者投入一項活動,并以觀察、表達和行動的形式進行。這種初始的體驗是整個過程的基礎。
2、分享:有了體驗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參加者要與其他體驗過或觀察過相同活動的人分享他們的感受或觀察結果。
3、交流:分享個人的感受只是一步。循環的關鍵部分則是把這些分享的東西結合起來。與其他參加者探討、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內在生活模式。
4、整合:按邏輯的程序,下一步是要從經歷中總結出原則或歸納提取出精華。并用某種方式去整合,以幫助參加者進一步定義和認清體驗中得出的成果。
5、應用:之后是策劃如何將這些體驗應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應用本身也成為一種體驗,有了新的體驗,循環又開始了。因此參加者可以不斷進步。
八、體驗式拓展培訓的目的與目標:
作為一家企業的行政或人事部門的主管, 您是否在為員工的綜合素質能否跟上公司發展速度而擔心?您是否希望員工能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而不只是簡單的重復勞動? 您是否在考慮如何挖掘員工的潛能以使其大限度在工作中發揮作用?您是否在為如何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員工間配合的默契程度,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公司運作效率而冥思苦想?體驗式拓展培訓將為您解決團隊問題
1、訓練目的:塑造團隊精神,建立成功團隊;強化員工之間、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有效溝通;提升企業員工負責任的心態;激發員工積極主動迎接挑戰的正面態度。
2、訓練目標:了解個人的優勢與弱項,在今后的工作特別是在團隊中保持正面和積極的心態。 了解有效團隊的特征和團隊成員的作用,增強迎接挑戰的能力;充分認識團隊合力將創造1+1>2的績效表現;掌握團隊創新和克服團隊溝通障礙的技巧;獲得一段團隊生活的愉快經歷。
3、推動參訓者個人達到如下目標:自信、負責,人生目標明確;思維活躍,創新欲望強烈;情感溝通和表達能力增強,人際關系趨向和諧;果斷、主動、堅毅、自制力強;行動敏捷,動作靈巧;身心健康,機能健全;團結合作,集體感強;助人為樂,關愛生命和自然。
4、明顯收益:進一步明確和認同組織目標,增強組織的凝聚力;樹立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團隊精神和整體意識;改善人際關系,形成積極向上的組織氛圍;改進組織內部的溝通與信息交流;使員工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出更佳的領導與管理才能;使組織面對各種變革與挑戰更為從容、有序。